澳门赌城游戏,澳门和记娱乐场

图片
公文法规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公文法规

关于印发《2009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 制发机关: 莱西市农业局
  • 发布日期:2009-12-09
  • 发布文号:
  • 索引号: 00517970801020320090016

  各镇(街道)农业与科技服务中心,经济开发区农工局,局属有关单位:
按照青岛市农委的统一部署,市农技站结合我市秋种实际情况,编制了《2009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09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七日


 抄送:存档。
 莱西市农业局办公室       2009年9月18日印发
                    共印10份

附件:

2009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莱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我市小麦连续六年获得丰收。今年全市小麦收获面积72.8万亩,平均单产440.9公斤,总产32.1万吨,其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为稳步提高小麦产量,确保明年夏粮持续增产,在分析总结小麦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市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今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一、优化品种布局
  各镇(街道)要以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为平台,结合当地的土壤类型、地力水平、生产条件合理选择小麦良种,优化品种布局。推荐品种为:水肥条件较好地块,以济麦22、烟农23、良星99等品种为主,搭配种植烟农24、烟农19(强筋);旱地以烟农21、鲁麦21为主;高产攻关田可考虑种植济麦22、泰农18等品种。在品种选用上应注意:一是推广经试验、示范综合评价较好的审定品种;强筋专用小麦要签订收购合同,实施订单生产。二是对种植多年种性退化、出现分离等问题比较多的品种,要适当压缩种植面积,逐步淘汰。三是对经试验、示范表现比较好的,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四是搞好作物轮作和品种轮换,避免一个品种在同一地块多年重复种植,以减轻相关病害的发生。
  二、培肥地力
  生产实践证明: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
  (一)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主,各镇(办)要结合市农机局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行玉米联合收获和秸秆还田,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目前我市玉米秸杆还田一般采用直接粉碎翻压还田。须注意几点:一是保证秸秆粉碎质量,秸秆切碎长度应≦10cm;秸秆切碎合格率≧90%;抛撒不均匀率≦20%。数量以亩施300~400kg为宜。二是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腐烂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施100kg的秸秆要求施入0.8kg左右的纯氮,保证分解速度不受缺氮的影响。三是玉米秸秆还田应与深耕并镇压或播种后浇蒙头水相结合;翻压深度20cm左右为宜。四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秸秆不能进行还田。在没有实施秸秆还田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kg以上;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kg。
  (二)配方施用化肥
  一般来说,每生产100kg籽粒,约需吸收氮3kg、磷(P2O5)1~1.5kg、钾(K2O)2~4kg,但不同的产量水平,又有各自适宜的氮、磷、钾比例。试验证明,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相对增加,但随着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氮的吸收量相对减少,对钾的吸收量相对增加,磷的吸收量相对稳定。结合我市目前的地力水平,总的施肥要求:稳施氮肥,控施磷肥,增施钾肥。高产田要求“控氮、稳磷、增钾”;中产田要“稳氮、控磷、增钾”;低产田要“增氮、稳磷、补钾”。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块要适当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小麦全生育期化肥亩施用总量大致为:高产攻关田,在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碱解氮8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90mg/kg及以上条件下,亩施纯氮16~18kg、磷8~10kg、钾10~12kg,锌肥1.5kg左右。高产田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1.2%、碱解氮70~80mg/kg、速效磷15~25mg/kg、速效钾80~90mg/kg的条件下,亩施纯氮14~16kg、磷6~8kg,钾6~7.5kg,锌肥1.5kg左右。中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0.8~1%、碱解氮60~70mg/kg、速效磷10~15mg/kg、速效钾60~80mg/kg的条件下,亩施纯氮10~14kg、磷5~7kg、钾5~7kg、锌肥1.5kg。低产田亩施纯氮10~15kg,磷8~10kg。
施肥方法:超高产、高产田应将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锌肥,氮肥的30%~50%,钾肥的50%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追施余下的50%~70%氮肥和50%钾肥。中、低产田应将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氮肥的50%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起身拔节期再结合浇水追施余下的50%的氮肥。旱地小麦可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技术,将全部肥料作底肥。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三)科学施用种肥
  在小麦播种时,用适量的速效化肥作种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特别对地力差的中低产田,增产效果尤为明显。注意选用适宜的肥料品种,严格控制用量。一般选用N15P15K15颗粒状复合肥,亩用量7.5-10kg,不超过15kg。施用时要肥、种分离,以防烧种。
  三、提高播种质量
  (一)耕作整地与造墒
  一是耕翻、旋耕与耙耢、镇压相结合。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应旋耕2~3年,深耕翻1年。土层深厚的高产田,耕深要达到25cm以上,中产田23cm以上;旱地可视墒情而宜,墒情好的可适当深耕,墒情差的要浅耕,也可深耕浅耕隔年轮换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免耕栽培示范。耕翻或旋耕后及时耙耢,要求耙透、耙实、耙平、耙细;也可在播种前进行镇压。二是酌情造墒。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整地时一定要保证土壤墒情适宜,遇旱造墒。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前7~10天浇水,既有利于秋作物正常成熟,又为秋播创造良好的墒情。收前来不及浇水的,在收后开沟造墒,然后再耕耙整地;也可以先耕耙整畦后灌水蛰实,待墒情适宜时耘锄耙地;或者先整畦播种后,再浇“蒙头水”,但应注意小麦浅播并及时划锄防板结。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前茬收获后及时进行耕翻,并随耕随耙,保住地下墒情。
  (二)种子处理
  各镇(街道)要全部实行统一供种、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实行药剂拌种时,要注意选用高效、安全、生态型农药,以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小麦优质高产。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地块,可选用2%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选用12.5%烯唑醇按种子量的0.05%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用药量按单独使用的剂量。由于拌种对小麦出苗有影响,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15%。
  (三)适期播种
  我市小麦的适宜播期为10月2日-10月12日。在适宜播期内,早薄地、粘土涝洼地及冬性品种可适当早播,地力高、砂土地和半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同一品种可先播低产田,再播中产田,最后播高产田。
  (四)适量播种
  小麦的适宜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定。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各类麦田的适宜基本苗为:精播高产麦田,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8~12万,成穗率低的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半精播中产田每亩12~15万;旱作麦田每亩12~16万;晚茬麦田每亩20~30万。
  (五)精细播种
  一是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二是让经验丰富的机手播种,下种均匀,深浅一致,确保播种质量。三是要选择适宜的种植规格,各地应根据耕作制度、土壤条件、地力水平、品种特性、播种机具等确定适宜的种植方式,等行距或大小行均可,平均行距一般18~25cm,高产田行距适当扩大,低产田行距应适当缩小。四是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要适当镇压,提高土壤保墒能力。
  四、重点推广六项技术
  (一)小麦“四高一改”高产栽培技术
  在高产示范田内重点推广该技术。一是培肥地力,选择水浇条件好的高肥力地块。二是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抗倒抗病、抗逆性强、光和能力强、不早衰的超高产品种。三是改传统的小畦大背为大畦小背,使畦宽由原来的1.65米增至2.8米,畦埂由原来的50cm左右缩至40cm以内,每畦种植小麦的行数由原来的6行或8行增到12行或16行,提高土地利用率5~10%。四是把好播种关,创建高产群体结构。要适期、适量、足墒播种。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亩基本苗10~12万,冬前总茎数60~80万,年后最大总茎数80~100万,亩穗数50~55万。五是实行高水平的科学管理。及时查苗补苗、适时浇好冬水;搞好早春管理,重点搞好划锄镇压、科学运筹拔节肥水、浇好灌浆水和根外追肥;搞好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治;蜡熟末期适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二)旱地小麦肥料早施深施高产节水栽培技术
  重点在土层深厚肥力较高、亩产能力400~500kg、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推广。一是通过深耕加深耕作层,增加耕层对来年雨季降水的积蓄量,并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耕深以25~30cm为宜。二是旱地小麦苗期生长弱,根系差、分蘖不足,主攻方向应着眼于地上增蘖增穗,地下促深层根系发育,因此肥料运筹要突出早、深的特点,并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5000kg,纯氮16kg左右、磷12kg左右、钾8kg左右,硫酸锌1kg,硼砂0.5~1kg。所施肥料结合深耕全做基肥施入土壤,以促进小麦苗期营养生长和冬前分蘖,增加亩穗数。三是选用高产优质抗旱小麦品种。四是适期足墒不起垄等行距播种,行距20~22cm,要求基本苗每亩12~16万,冬前主茎叶片6~7片,冬前总茎数70~80万,春季总茎数80~100万,亩穗数50万左右。五是运用中耕和镇压保墒防旱,要求在雨后和早春土壤返浆时,及时进行划锄,特别是早春应采用划锄和镇压相结合,先镇压后划锄。六是生育后期,如果出现脱肥现象,要根据条件进行根外追肥或借墒追肥。
  (三)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余松烈院士在小麦精播栽培技术基础上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的一项小麦高产农机农艺综合配套技术,播种苗带由原来的3~4cm加宽为7~8cm,使小麦出苗均匀,减少缺苗断垄和疙瘩苗,改善麦苗个体生长环境,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可最大限度实现穗足、粒多、粒重,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采用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让经验丰富的机手进行播种,确保播种质量。畦的规格可结合当地的种植习惯考虑调整。建议畦宽3.0~3.2m,播种12行小麦,或畦宽1.6m播种6行小麦,播种深度3~5cm,亩基本苗12~15万。其它栽培要求同小麦“四高一改”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今年首次引进我市,计划在平度、胶州和即墨三市示范推广,安排在万亩高产方内,示范面积1500亩。
同时,继续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小麦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综合配套技术”、“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五、做好其它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各镇(街道)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搞好小麦品种的选择和配套技术的选定工作。积极搞好秋种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熟练掌握新技术,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加大小麦高产攻关力度,通过高产攻关,使小麦单产有新的突破,从而带动我市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
  今年我市在姜山、夏格庄选定的2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其中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85公斤;百亩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651.5斤;辐射带动周边5万亩小麦  平均亩产达到550公斤,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推动我市小麦生产向更高产量水平迈进,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