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赌城游戏,澳门和记娱乐场

图片
公文法规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公文法规

关于印发《2006年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 制发机关: 莱西市农业局
  • 发布日期:2007-11-13
  • 发布文号:
  • 索引号: 00517970801020320060026
各镇(街道)农业办公室,经济开发区农村工作局:
  根据我市农业生产的实际,市农技站研究制定了《2006年秋种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附:2006年秋种技术意见

二○○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抄报:王志强副市长。
 抄送:局属有关单位,存档。
 莱西市农业局办公室       2006年8月29日印发
              (共印10份)

                              2006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今年,我市小麦经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去年播种偏晚、冬前群体偏小、早春持续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仍取得了较好收成。为夺取明年更大丰收,今年秋种的指导思想是:“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效益。”结合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今年小麦秋种技术意见。在技术措施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
  一、选用优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一)选用优良品种。各镇(街道)要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配套、品种产量与地力水平相配套、品种熟性与播期相配套、品种的抗旱性与水浇条件相配套、高产与优质相配套的原则,搞好品种布局。对连续多年种植、种性退化、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品种,要适当压缩种植面积,逐步淘汰;对于接班品种一定要看准、选好;要注意品种轮作,避免一个品种在同一地块多年重复种植,尽量减轻相关病害的发生。根据上述要求,今年秋种品种布局是:高肥水地块以烟农23、烟农24为主;中肥水地块以烟农23、鲁麦21、烟农19、烟农21为主;旱地建议种植鲁麦21、烟农21、烟农18等。
  (二)扩大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生产面积。一是早着手早准备。加强与粮食部门的合作,引导农民与用粮单位签定收购合同,依据合同订品种,根据品种订面积。二是要扩大区域化种植面积。实践证明,小麦实行区域化种植,可以有效地解决品种“多、乱、杂”现象,提高品种纯度和质量,增加小麦产量。三是选好品种。面包小麦以种植烟农19、烟农15为主;面条小麦主要推广烟农23、鲁麦21、烟农24等;旱地主要推广山农优麦2号等。
  (三)抓好示范田、高产攻关田建设。今年秋种要加大示范和高产攻关力度,通过高产攻关,使小麦单产有新的突破,带动我市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计划全市示范4000亩,产量目标550公斤以上,在示范区内,超高产地块,产量目标650公斤。在品种上,要选择通过近几年引种、试验、示范,表现比较稳定的后备品种和苗头品系,如:烟农23、烟农24、烟5286、青丰1号、潍麦8号等,各镇(街道)要根据当地生产情况,灵活选用示范品种。在面积分布上,河头店、姜山、李权庄、夏格庄各1000亩。在管理上,要有专人负责,统一供种,良种良法配套。
  二、提高整地质量,增加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一)实行机械深耕,深松。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努力扩大机械深耕面积。秋耕宜早不宜迟,要在秋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机械耕翻,防止跑墒,并蓄积秋季降水。对于土层深厚的高产田,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中产田23厘米以上。丘陵薄地可视墒情而定。墒情好的可适当深耕,墒情差的要浅耕,也可深耕浅耕隔年轮换进行。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结合,切实做到边耕翻边耙耢,耙透、耙实、耙平、耙细,消灭明暗坷垃,切忌深耕浅耙。
  (二)增加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为保持小麦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广辟肥源,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增施有机肥的方式:一是大力积造农家肥;二是大搞秸秆还田。各地可通过秸秆机械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和催腐剂沤制还田等途径,努力扩大秸秆还田面积。一般要求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还田麦秸(糠)2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还田麦秸(糠)100~200公斤。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要注意合理施用化肥,重点调整好氮磷比例,以提高肥效。总的要求是:稳定氮肥,增施磷肥,补施钾肥,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高产田要求“控氮、稳磷、增钾”;中产田要“稳氮、增磷”;低产田要“增氮、增磷”。缺乏微量元素的地块要适当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化肥的亩施用量大致为:高产田一般全生育期亩施标准氮肥50-70公斤,标准磷肥40-50公斤,钾肥10公斤,锌肥1.5公斤左右;中产田一般亩施标准氮肥50-60公斤,标准磷肥50公斤,钾肥5-10公斤;低产田一般亩施标准氮肥40-50公斤,标准磷肥50公斤。各类麦田将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钾肥基施。氮肥50%基施,50%用于拔节期追肥。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
  (三)按规格作畦,留足留好间作套种行。小麦实行畦田化栽培,既便于精细整地,又可以保证播种深浅一致,浇水均匀,节省用水。因此,有条件的麦田,要在整地时打埂筑畦。畦的大小要因地制宜,水浇条件好的可采用大畦,水浇条件差的可采用小畦、长畦改短畦。要根据来年套种不同作物的规格要求,留足留好套种行。套种作物的行距要与机械化作业的要求相适应。要因地制宜,重点推广小麦与花生、蔬菜等作物的间作套种等种植技术。
  三、提高播种质量
  (一)扩大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面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量扩大统一供种、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面积。实行药剂拌种时,要注意选用高效、安全、生态型农药,以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小麦优质高产。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地块,可选用2%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12.5%烯唑醇按种子量的0.1%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用药量按单独使用的剂量。由于拌种对小麦出苗有影响,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15%。
  (二)适期、适量、足墒播种。(1)适期播种。一般我市小麦的适宜播期应以10月1日-10月8日为宜。在适宜播期内,早薄地、粘土涝洼地及冬性品种可适当早播,地力高、砂土地和半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同一品种可先播低产田,再播中产田,最后播高产田。(2)适量播种。小麦的适宜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定。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应适当减少播量;分蘖力弱、成穗率低的品种,应适当增加播量。早播麦田,应适当减少播量;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各类麦田的适宜基本苗为:精播高产麦田,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8-12万,成穗率低的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半精播中产田每亩12-15万;旱作麦田每亩12-16万;晚茬麦田每亩20-30万。(3)足墒播种。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秋种时若墒情适宜,则要在秋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并整地播种;墒情不足的地块,要及时造墒。在适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4)精细播种。重点抓好四点:一是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二是扩大机播面积,采用小麦播种机播种,可控制播种量,使下种均匀,深浅一致,减少缺苗断垄现象,提高播种进度。三是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各(镇)办应根据耕作制度、土壤条件、地力水平、品种特性、播种机具等确定适宜的种植方式,等行距或大小行均可,平均行距一般18~25厘米,高产田行距适当扩大,低产田行距应适当缩小。四是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要适当镇压,提高土壤保墒能力,利于小麦早出苗、出齐苗和育壮苗。
  四、因地制宜,推广配套技术
  (一)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一是根据地力水平确定精播或半精播。亩产400公斤以上的地块可实行精播栽培,亩产300~400公斤的地块可实行半精播栽培。二是选用良种。选用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抗逆性强、落黄好、丰产性好的品种。三是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四是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精播栽培要求每亩基本苗8-12万,冬前总蘖数50-60万,年后最大总蘖数70-80万,中穗型品种成穗40万左右。半精播栽培要求的适宜亩穗数与精播栽培的基本一致,其它指标有所提高,如基本苗为每亩13-18万。
  (二)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在示范田和高产攻关田内,要重点推广该技术。一是培肥地力:进行超高产栽培必须以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肥水条件为基础。试验证明,小麦要实现亩产600公斤以上的产量,土体厚度达到1米以上,活土层达到25厘米以上。要求土壤有机质在1.1%以上,水解氮100毫克以上,速效磷25毫克以上,速效钾95毫克以上。在上述地力条件下,总施肥量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4000公斤以上,纯氮15~18公斤,五氧化二磷10~12公斤,氧化钾10~15公斤,硫酸锌1公斤,硼砂1公斤。二是选用超高产小麦品种: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抗病性强、抗逆性强、株型紧凑、光和能力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种子要精选并用种子包衣剂或药剂拌种。三是改革种植方式:改传统的小畦大背为大畦小背,使畦宽由原来的1.65米增至2.8米,畦埂由原来的 45厘米缩至35厘米左右,每畦种植小麦的行数由原来的6行或8行增到12行或16行,提高土地利用率5~10%。四是把好播种关,创建超高产群体结构:要适期、适量、足墒播种。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亩基本苗8~10万,冬前总茎数50~60万,年后最大总茎数80~90万,亩穗数40~45万。五是实行高水平的科学管理:及时查苗补苗、浸种催芽补种;适时浇好冬水;搞好早春管理,重点搞好划锄,保墒增温;重施拔节肥水;浇好灌浆水和根外追肥;搞好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治;蜡熟末期适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三)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在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块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注意氮肥后移技术应该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土壤肥力较高(亩产350公斤以上)的麦田中采用,而晚茬弱苗、群体不足等麦田,不宜采用。
  (四)旱地小麦肥料早施深施高产节水栽培技术。一是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产量指标为亩产400-500公斤的无水浇条件旱地麦田。二是通过深耕加深耕作层,增加耕层对来年雨季降水的积蓄量,并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耕深以25-30厘米为宜。三是旱地小麦苗期生长弱,根系、分蘖不足,主攻方向应着眼于地上增蘖增穗,地下促深层根系发育,因此肥料运筹要突出早、深的特点,并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5000公斤,纯氮16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8公斤左右,硫酸锌1公斤,硼砂0.5~1公斤。所施肥料结合深耕全做基肥施入土壤,以促进小麦苗期营养生长和冬前分蘖,增加亩穗数。四是选用高产优质抗旱小麦品种。五是不起垄等行距(20-22厘米)播种。六是培育壮苗,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适时播种,要求基本苗每亩12-16万,冬前主茎叶片6-7片,冬前总蘖数70-80万,春季总蘖数80-100万,亩穗数50万左右。七是运用中耕和镇压保墒防旱,要求在雨后和早春土壤返浆时,及时进行划锄,特别是早春应采用锄和压相结合,先镇压后划锄。八是生育后期,如果出现脱肥现象,要根据条件进行根外追肥或借墒追肥。
  (五)强筋专用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技术要点:一是选用对路品种。二是增施有机肥,将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以提高土壤肥力。三是科学施用化肥,适当增施硫肥,注意普施钾肥。四是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将生产中常用的返青至起身期追肥,后移至拔节期追肥。五是合理用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要注意选用高效、安全、生态型农药。六是搞好田间管理,在籽粒乳熟中期叶面喷施2%的尿素溶液,可提高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要适时收获,避免穗发芽。七是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及时晾晒;不同品种要单收、单贮,确保品质稳定,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的商品率;收获后及时晾晒,不得在柏油路面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晒场上面晾晒。
  (六)晚茬麦栽培技术。对晚茬麦地块,重点推广该技术。技术要点:一是播种前增施肥料,缺磷的地块重施磷肥以促进晚茬小麦早发根、早分蘖。二是选用阶段发育进程较快,营养生长时间较短,容易形成大穗,灌浆强度大,早熟丰产的半冬性品种。三是适当加大播量,一般10月15日~25日播种,基本苗20~25万为宜;10月15日后,每晚播1天增加播种量0.5~1公斤;10月25日后播种,基本苗30~40万为宜。四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五是科学管理,返青期及时镇压、划锄,提高地温,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加强起身期的肥水管理,利于促分蘖成穗,并增加穗粒数。
  (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增施有机肥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该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产量、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收入最有效的方法。据试验,一般平衡施肥的麦区平均比对照亩增产10%左右。今年秋种凡有条件的地区,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提倡测土、配方、供肥一条龙施肥措施,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减少农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的发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