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赌城游戏,澳门和记娱乐场

图片
工作信息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信息

加快流转 规模经营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2017-03-07
加快流转规模经营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近年来,我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政策宣传,完善服务机制,规范流转程序,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截止2016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43.7万亩。其中流向家庭农场的15万亩,流向农民专合作社的8.8万亩。流转期限以中长期为主,1-5年流转面积占52.6%,5年以上流转面积占47.4%。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形成了多元化产业结构,大大提高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全市面上开花,形成了胡萝卜、甜瓜、葡萄、日韩梨、草莓、新模式苹果和设施蔬菜等适度规模发展,不断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抵抗了大灾之年给农民收入带来的冲击。二是示范带动效果好。任何一个产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产供销都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带动周边农民致富作用尤为明显。三是带动农民实现“双收”。一个是农民得到土地流转收入;另一个是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到新型经营主体打工或外出打工,再挣一份工资。
一、主要做法
(一)工作中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宣传发动。结合农业科技推广,通过媒体宣传、赶科技大集等方式,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和土地流转好处进行了广泛宣传。二是强化组织协调。组织各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大厅为土地流转提供流转信息、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实行土地流转动态监测制度,及时统计土地流转情况,监测流转动态,通过镇级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公布土地流转信息。三是强化机制建设。建立了监管机制,市政府加强了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力度,确保土地流转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管理服务上建立“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土地流转信息服务体系。各镇、街道全部建起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安装了大屏幕、配备了微机、软件和打印机等设备,统一了窗口设置、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合同文本。二是建立土地流转工作流程体系。加强与土地流出农户和流入方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申请受理、调查核实、信息发布、组织洽谈、签订合同、审核发证、资料归档、跟踪服务等程序操作,实现农户与经营大户之间的有效对接。三是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调处体系。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加强了流转前资质审查、流转中合同签订和流转后的全程监督,规避土地流转的潜在风险。建立了协商、调解、诉讼等多渠道调处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工作机制。
(三)政策引导上建立“三个制度”。一是建立财政扶持制度。市财政将农村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用机械补助等涉农项目资金,与土地流转经营相结合,进行整合,集中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型经营主体。二是建立信贷支持制度。金融机构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建立技术服务制度。近几年,我市结合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市)项目建设,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16期,电视讲座38期,发放农业科技图书1万余册,科技资料3万余份,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引进推广新品种100多个,推广应用新技术50多项。
(四)操作层面上注重“三个倾斜”。一是重点向优势产业倾斜。围绕南菜北果的产业布局,引导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加快推进10万亩高产粮食、10万亩胡萝卜、10万亩甜瓜、10万亩矮化苹果、10万亩出口花生5个10万亩规模种植区建设。二是重点向农业示范园区倾斜。围绕全市规划的100个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农户以互换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集中连片,促进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全市建设300亩以上的农业示范园区30个。三是重点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引导有规模经营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连片开发流转土地,带动周边农民共同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镇、街道及村庄对产权制度改革认识不够。我市多数村庄村级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少,部分干部和村民认为及时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股份分红希望也很渺小,对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二)产权制度改革缺乏工作经费。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程序细致,在文件材料印发、基层人员培训、各种表格和范本编印、实施请示批复、股权证等需要大量开支,没有经费保障难以落实。特别是部分村,历史养成规矩,召开村民大会都发放村民开会误工补贴,这给村级经济本来薄弱的集体经济带来负担。
(三)流转行为不够规范。部分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仅以口头约定,未通过村委会,也没有签订正式合同或协议书,难以及时掌握流转信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