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赌城游戏,澳门和记娱乐场

图片
计划、规划信息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规划信息

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2015-01-04
 

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莱西市农业局

 

    今年以来,我市以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目标,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培育农业品牌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园,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重点工作抓突破、基础工作抓提升、管理工作抓规范,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种植业持续平稳发展。2014年,依托整合粮油高产创建、“菜篮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补贴、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各类项目资源,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小麦、玉米、花生政策性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对全市70万亩小麦、60万亩玉米、2万亩花生实行了良种补贴,推广小麦一喷三防补贴面积65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面积115万亩,推广使用缓控释肥面积5.5万亩,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2.5万亩,完成土壤有机质提升面积12.5万亩。全市小麦收获面积66.15万亩,预计平均单产424.9公斤,比上年增加11.9公斤,增长2.88%,总产28.96万吨。全市玉米面积69.68万亩,预计平均单产468公斤,比去年增加5.2公斤,增产1.12%,总产32.61万吨。全市花生面积27.6万亩,预计平均亩产315.3公斤,增加4.3公斤,增产1.38%,总产8.7万吨,实现了粮油生产“十二连丰”,我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4月份,青岛市政府在我市召开了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议。蔬菜完成蔬菜播种面积52万亩,总产220万吨,果园面积稳定在10万亩,果品总产22万吨,均与上年基本持平,有效供给和丰富了青岛市的“菜篮子”、“果盘子”。

(二)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提升一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沽河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立足优质主导产业,积极宣传发动,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园区规划建设,投资4.12亿元,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8个。总投资达到13.8亿元,园区总数达到51个,其中大沽河沿岸11个、种植类园区34个,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带动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三)各项农村改革进展顺利。

1、按照《莱西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在青岛市率先完成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755个列入计划的村庄全部完成了调查摸底、勘察测绘、登记录入和颁发证书工作,完成率和完成进度均居青岛市首位。4月份,青岛市政府在我市河头店镇召开了农村改革现场会,推广我市经验做法。青岛市农委工作简报和青岛日报先后刊登了我市的工作经验。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青岛市农委下达的任务,完成了15个村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程序进行了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

3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积极引导农村土地依法规范流转,全市土地流面积达30.2万亩。其中,转包面积19.3万亩,出租面积6.1万亩,转让面积1.5万亩,互换面积0.6万亩,其它流转面积2.7万亩。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突破。一是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市青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9家。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2453家,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1800多家,培育示范家庭农场50家,其中青岛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培育推荐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4家、青岛市级示范合作社4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数量均居青岛市首位。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今年,每个镇设立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和镇级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并配备了4名工作人员,857个涉农村庄全部配备了村级协管员。在店埠镇和沽河街道两处青岛市级示范镇建设了3处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内,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培育,同时规范了2个示范镇的农业投入品监管。将全市38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部纳入追溯体系,包括“三品一标”农产品种植基地29个,市级财政扶持的示范园2个、示范合作社7个。

(六)农业科技指导和培训工作成效明显。今年以来,组织全市100余名农业技术指导员,深入开展了“百村千户科技行”活动。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60场次,电视讲座16场次,田间指导1.1万户,培训农民1.4万人次,其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200人,赠送农民科技书籍5000册,发放技术明白纸6万余份。示范推广新技术23项、新品种44个。

(七)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今年以来,全市共检查农资生产厂家及农资经营业户516家,抽检农资样品327个,查获假冒伪劣农资1吨多,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25起。接待来访群众131人,受理群众投诉案件46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万余元。全市8家高毒农药经营单位,实现信息化监管追溯管理,将符合农药经营“六项制度”规定的430家农资经营单位纳入农药监管信息化追溯系统。

二、2015年工作打算

2015年,深入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及青岛市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继续坚持重点工作抓突破、基础工作抓提升、管理工作抓规范,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深化二项改革。

1、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一是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完成推进20个村庄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二是加快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市级建立起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镇(办)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代办处,村级选配产权交易信息员,形成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管理服务体系。

2、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改革。一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协助各镇(街道)对尚未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村庄进行调查摸底,加大工作力度,按政策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庄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会同金融部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工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三是做好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工作。规范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文本,统一土地流转工作程序。

(二)构建四个体系。

1、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一是抓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和检测室建设,配备仪器设备,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管能力和检测能力。二是加大检测力度。2015年,计划全市共完成农产品农残速测1.5万批次、定量检测300批次,其中每个镇级检测室完成农产品农残速测400批次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三是抓好2个青岛市级示范镇创建,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加工经营主体责任,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年内完成农药经营人员和农药使用指导员培训2000人次以上。五是将全市5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部纳入追溯体系。六是在全市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切实规范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活动。

2、构建农业投入品监管追溯体系。一是严格执行农药市场准入制度、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和剧毒、高毒农药实名购买制度,严格控制高度高残留农药销售和使用。二是进一步规范农药追溯体系监管平台及终端设施,将全市1000农资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农药监管追溯体系建设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大农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加强与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联系,协调好多部门联合办案,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3、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对现有的55家青岛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鼓励新建扩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二是积极参与青岛市级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创建活动,新培育青岛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示范家庭农场70家、示范合作社7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家。

4、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镇级服务站,启动“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行,健全农户信箱、短信、网络书屋以及远程视频诊断和现场诊断等现代信息化服务模式。二是加强与企业、园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联合,通过现场指导、示范引导等方式,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效果。三是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电视讲座等形式,加快农作物关键适用新技术和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年内完成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其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以上,培训农药经营使用人员2300人,培育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300人。

(三)实现六个提升。

1进一步提升粮油单产水平。整合粮油高产创建、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项目资源,规划建设22个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启动建设3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继续推进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工作,其中小麦11个、玉米9个、花生1个,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花生等粮油作物单产水平,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称号。完成小麦、玉米、花生良种补贴任务,开展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好种粮直补面积。积极开展小麦、玉米、花生、大棚农业政策性保险,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自救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

2、进一步提升蔬菜规模和效益水平。依托东庄头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和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提高设施蔬菜生产能力,力争打造全省领先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抓好10万亩马连庄甜瓜规模种植区和10万亩店埠胡萝卜规模种植区建设。以冬暖棚为重点,加快设施蔬菜示范小区建设,加强设施配套和技术服务,新增各类设施栽培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到21.3万亩。以发展加工出口蔬菜和超市蔬菜为目标,不断提升大田蔬菜的产品档次和效益水平。

3、进一步提升苹果新模式育苗和栽培水平。大力推广苹果新模式栽培,启动河头店东大寨、马连庄管家2个万亩苹果新模式栽培示范区建设,完成新建示范园1500亩以上。加强现代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管理,不断提高苹果矮化苗木繁育质量和速度,年内各种苗木存圃量达到200万株以上,矮化苹果苗木出圃量达到60万株以上,努力建成全国领先的苹果矮化苗木繁育基地。

4、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一是整合青岛市重点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帮助现有农业园区提高建设水平。年内打造青岛市级示范农业园区5个。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选一批园区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通过会展招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形式,广泛开展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创建“休闲田园游”示范点10个以上,率先在大沽河沿线形成以“好吃”的优质农业、“好看”的景观农业、“好玩”的休闲农业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型农业。

5、进一步提升农业品牌档次水平。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培育马连庄甜瓜、店埠胡萝卜、山后韭菜、东大寨苹果、曲家庄葡萄、姜格庄草莓等主打农业品牌,带动全市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知名农业品牌。二是年内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3个以上,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处、1500亩以上,通过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工作力度,年内组织5家以上单位参展,通过媒体宣传和展示展销提升我市农产品知名度。

6、进一步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普及运用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积极争取青岛市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补助试点,积极争取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小麦“一喷三防”、大中型沼气工程等项目,推广“种--沼”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15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2万亩、缓控释肥应用8万亩,实施绿色防控20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65万亩以上,新建6000 m³1200 m³大型沼气工程各1处、农村户用沼气池60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