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赌城游戏,澳门和记娱乐场

图片
计划、规划信息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计划、规划信息

莱西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12-26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发展主要成就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38亿元,比2005年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982元,比2005年增加4440元,增长80%。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68.12万吨,比2005年增长51.4%;花生总产8.49万吨,比2005年减少1.48万吨,减少14.85%;蔬菜总产220万吨,比2005年增加120万吨,增长120%;果品总产22万吨,比2005年增加6万吨,增长37.5%。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72万吨,与2005年相比增长44.7%;全市淡水养殖面积达到7.1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8万吨。
(二)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0.8万亩,粮经作物面积比由2005年的4:6调整到3.5:6.5;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方面位于全省前列,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增长33.7%,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5%。
(三)林业生产成效显著。全市新造林10.76万亩,林地总面积达到66.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9%。
(四)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6.26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23.18万千瓦,增长28%;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6.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7.3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5%。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着力培育壮大花生及花生加工、果品及果品加工、蔬菜及蔬菜加工、奶牛与奶产品加工、生猪与猪肉产品加工、肉食鸡与鸡肉产品加工等6大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总目标,依托规模化生产和标准化生产,瞄准国际市场和国内超市,不断优化农业布局、产品结构、品种结构和质量结构推进创汇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生产发展。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快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在稳定发展粮油生产的基础上,加快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出口型基地和设施型基地,改革果园种植方式,加快标准果园和果树新品种、新模式栽培示范园建设。以实施8大绿化工程为重点,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以奶牛、肉食鸡和生猪为主导,以肉牛、肉羊、蛋鸡为辅助,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生态和创汇畜牧业。以产芝水库鳙鱼和大银鱼等淡水鱼重点,创建我市淡水鱼品牌,带动全市品牌、生态渔业发展。以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为方向,以增加市场需要、性能先进、节能环保的新型农业机械装备为重点,保持全市农机装备水平总量的稳定增长。
到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61亿元,比2010年增加23亿元,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00元,比2010年增加8520元,年均递增13%。
1、种植业。
(1)粮油。到2015年,稳定粮田种植面积6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60万吨以上。稳定花生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10万吨,加工出口率达到80%以上。重点建设好2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
(2)果品。到2015年,稳定果园面积25万亩,与2010年持平,通过老劣果园改造,开发利用“四荒”地建设新品种、新模式栽培果园5万亩;果品总产达25万吨,比2010年增加2.7万吨,增长11%;新增果树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总面积达到1.5万亩。
(3)蔬菜。到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50-55万亩之间,总产200-220万吨,与2010年基本持平;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基地达到20万亩,约占菜田面积的80%;新增设施栽培面积2万亩,设施总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各类大棚面积12.5万亩;新增蔬菜加工量30万吨,加工总量达到120万吨。
2、畜牧业。到2015年,全市存栏奶牛数量稳定在10万头,年出栏生猪、肉食鸡分别达到95万头、1.5亿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75万吨,保持全省各市(县)首位。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明显改善,畜产品深加工率提高到70%。重点加强五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重点是奶牛和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动物保护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有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建设项目、莱西市动物疫情信息网络及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标准化畜产品生产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青岛六和万福熟制品加工产业链项目、青岛万福集团120万头生猪宰杀加工产业链项目、青岛九联集团肉食鸡宰杀加工厂扩建、青岛雀巢有限公司增资扩建项目等;四是加强标准化畜禽养殖体系建设。重点是围绕上述产业化经营体系,以园区、基地和合同农户为载体,大力实施畜禽养殖“退户进区(场)”工程;五是加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重点是围绕奶牛、肉鸡、生猪、蛋鸡、肉牛、肉羊、饲料等产业化经营体系组建以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合作组织,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以中介组织为载体、产加销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龙型经济”。
3、林业。到2015年,全市新造林10万亩,其中荒山造林5万亩,湿地生态造林2.8万亩,名优经济林2.2万亩;建设农田林网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5%以上;通过增加森林碳汇,年增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244.5万吨,达到1863万吨。在抓好 “8绿”(绿屏、绿村、绿廊、绿山、绿网、绿肾、绿城、绿园)工程的基础上,突出抓好3项重点工程。一是荒山造林工程。到2015年,实施荒山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基本消灭宜林荒山。重点搞好城市周边及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绿化和废弃采石坑、采矿区生态修复,营造山顶生态林、山腰景观林、山下及周边经济林的立体森林景观,提高森林景观效果和林地生产力。二是湿地生态造林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抓好大沽河、莱西湖、江山湖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划定湿地绿线,实施湿地生态造林2.8万亩,力争把江山湖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三是名优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通过荒山造林、沿河造林,建设名优经济林基地2.2万亩,栽植优质板栗、薄壳核桃等干果130万株。
4、渔业。到2015年,养殖面积达到7.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5000吨,渔业总产值13800万元,水产良种覆盖率70%。重点建设好“三区一基地”:一是湖库放流增殖区。在莱西湖、青山湖、龙泉湖等大中型水库宜养区,实施放流增值,放流500万尾;二是池塘健康养殖区。在日庄、姜山、马连庄等重点渔业生产镇的小型水库塘坝等水域,从事标准化健康养殖,面积达到6000亩;三是休闲渔业区。依托莱西湖、青山湖、龙泉湖有机鱼养殖基地开展渔业旅游,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四是渔业科技示范基地。规划期内重点加强莱西湖淡水鱼养殖基地、李权庄大河头村池塘健康养殖基地和鲟鱼设施渔业点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5、农机。到201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0.3万千瓦,年均增加3.97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65亿元,年增加0.33亿元;农机具配套比1:2.1,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6%,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7.6亿元。
6、水利。到2015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8.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3.04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0%。水资源总量3.12亿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34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75%。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累计达到442.7平方公里,占应治理面积的50%。农业灌水定额控制在2600m3/hm2。
(三)产业布局
1、种植业。“十二五”期间,按照南菜北果总体布局,突出打造“三线二区一流域”。
“三线”:
环线:沿环湖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青岛富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青岛深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水集街道姜家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打造莱西市环湖休闲观光农业长廊。规划建设3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
横线:沿姜夏路、躬仁路发展粮油高产。主要包括姜山镇、李权庄镇、夏格庄镇。依托青岛市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建设粮油高产示范区。规划建设15万亩。
纵线。沿水蓬路、南城线、209线发展设施蔬菜。主要包括河头店、孙受、店埠等镇。以新式高档日光温室栽培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示范小区。面积达到3万亩。
“二区”:
苹果新模式栽培示范区:主要包括南墅镇、马连庄镇、河头店镇、日庄镇。以建设标准果园和发展苹果新模式栽培为重点,依托马连庄鲁格庄果蔬批发市场,形成高档优质果品集中区。规划建成标准果园、苹果新模式示范园5万亩。
设施果树栽培示范区:主要包括孙受镇、武备镇。以发展大棚葡萄、大棚油桃为重点,形成果树设施栽培集中区。规划建设设施葡萄5000亩,设施油桃4000亩。
“一流域”:
沿沽河流域出口创汇蔬菜、超市精细蔬菜示范区:主要包括日庄、马连庄、河头店、沽河、水集、武备、孙受、院上、店埠等沿沽河流域所在镇、街道。以胡萝卜、白萝卜、芋头、大蒜、甜瓜、大头菜、菠菜等为重点的出口创汇蔬菜、超市精细蔬菜集中区。重点建设店埠5万亩胡萝卜基地,店埠、院上3万亩大蒜基地和2万亩芋头基地,马连庄5万亩甜瓜基地,夏格庄、店埠3万亩白萝卜基地等。面积达到30万亩。
2、畜牧业。培育以奶牛、肉食鸡、生猪为主导,以肉牛、肉羊、蛋鸡为辅助的产业格局。
奶牛产业布局。依托雀巢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以夏格庄镇、李权庄镇、姜山镇、日庄镇、马连庄镇、沽河街道等镇为重点区域,存栏10万头奶牛养殖基地。
肉食鸡产业布局。依托九联、六和万福、三统万福等企业,以沽河街道、河头店镇、李权庄镇、夏格庄镇、姜山镇、日庄镇武备镇等镇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年出栏1.5亿只无公害肉鸡养殖基地。
生猪产业布局。依托万福集团等企业,以院上镇、河头店镇、南墅镇、日庄镇、武备镇、沽河街道等镇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年出栏9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肉牛、肉羊产业布局。依托青岛波尔旺肉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日庄镇、南墅镇、马连庄镇、河头店镇、夏格庄镇、李权庄镇等镇为重点区域,带动全市年出栏8万头肉牛、13万只肉羊养殖基地。
(四)保障措施。
1、大力推行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模式,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种养大户。二是加大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之加快发展。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组织引导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加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特色突出、经济实力强、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具有带动产业发展能力的龙头企业群体。以推广“九联模式”为总抓手,积极探索加强企业与农户间利益关系的有效途径,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同步发展有效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快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在规范现有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实施传统养殖向标准化、生态型养殖转变,加快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优质创汇、高效生态的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配套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畜产品质检中心和8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质检中心,巩固和发展以市级中心为龙头,以市场、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四是积极培育农产品产地市场,既要巩固和发展已有的产地市场,又要培育和建设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突出抓好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连接市场与农户的专业合作社及农民经纪人队伍,解决农产品产加销衔接问题。
3、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三线二区一流域”的种植业发展布局要求,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出口创汇型农产品和超市直供农产品,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调整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布局结构和质量结构。大力引进推广优良新品种。加大对优质、高产农作物、畜禽、淡水鱼等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着力发展优质、高效、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力争到2015年,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力争3-5年更换一次,使良种贡献率达45%以上;品牌农产品收入占到农产品销售总收入的30%。
4、增加农业基础建设投入,改善农业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条件。积极争取青岛市以上财政资金,动员社会资金,引进外资,投入农业基础建设;整合资金、项目,集中财力,搞好大型农业基础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和土地治理等基础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加粮食补贴、科技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资金的投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重点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农村扶贫开发、优质花生示范区、优质果品示范区等财政投资项目的建设,加大资金、项目监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提高投资效益,提高项目质量,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5、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区域布局,把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成综合性农技推广中心站,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二是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灵敏的现代化市场信息传输网络,实行信息发布制度,监测市场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动向,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为有效衔接畜牧业产、加、销三个环节,搞好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注重农业澳门和记娱乐场推广。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依据种养品种,以无公害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种养大户等为重点培训对象,抓好季节性培训、专题性培训,大力推广农业澳门和记娱乐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到2015年,力争每个农户有一个主要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农业实用新技术。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